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建设技工大国需多方“给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 兰//www.workercn.cn2014-04-22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建设技工大国需多方“给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 兰

  建设工业强国离不开强大的技工队伍,当前,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着手,多管齐下、多方给力,加强培养技工队伍,加速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发展,从而推进技工大国建设

  对于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我国而言,培养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工大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这为我国推进技工大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想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实现产业升级调整,既要不断寻求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要有强大的、训练有素的技工队伍。然而,我国当前的技工队伍无论是数量、结构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和工业强国建设的需求。据统计,目前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左右,高级工仅占4%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0%以上的比例相差甚远。

  造成我国技工队伍发展速度缓慢、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技术工人的经济社会地位不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观念的一系列变化,人们对技工的认识存有偏见,通常将技工排斥在人才之外。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脱节。打造优秀技工队伍离不开合理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撑。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一是职业教育规模大而不强;二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当前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产业发展,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与产业结合不足,重理论,轻实践,且不能很好地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技能水平不高、动手能力不强,与社会需求不符。三是职业教育人才发展规划不足,发展机会有限。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建设工业强国离不开强大的技工队伍,加强培养技工队伍,加速职业教育体系转型发展,需要从社会、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切实提高技工队伍的经济社会地位。应从战略层面推动技工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借鉴国际经验,改进并完善相关政策,指导帮助各地区技工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加快统一的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缩小不同群体的待遇差。通过强化职业资格准入,将收入与职业资格挂钩,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地位,激发年轻人,特别是新一代年轻农民工学习技能的热情。通过舆论宣传倡导科学的人才观,创新观念与体制,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

  第二,加快改革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加快职业教育体系转型,改变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地位,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持续有效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除了观念改变之外,要创新将职业教育融入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拥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一方面,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体系,将职业教育融入学习型社会的范畴。探索面向全社会的职业教育,时间上融合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空间上融合学校、企业、社会及各类合作教育机构所开展的职业教育及培训,为参与不同渠道的职业教育的人设计不同的向上通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部分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融合多种社会资源,使职业教育更贴近企业需求,更适应产业发展。同时,注重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使职业教育成为新知识、前沿技术与信息的传播和学习前线,提升职业教育成果的含金量。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