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要避免结构趋同
河南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课题组//www.workercn.cn2014-04-22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要避免结构趋同

  河南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课题组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是我国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结构新调整、产业格局新变化和科技进步新趋势,实施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这为下一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在加快推动这一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由于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很容易产生新的结构趋同,这值得引起各界重视。

  我国各地劳动力、资金、技术以及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显著的差异,客观上决定了各地的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应该有所不同。然而,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明显的现代产业发展一哄而上现象。这种脱离或偏离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发展,将严重制约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价值链的区域延伸,出现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趋同。

  分析起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产业趋同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对我国产业体系的“现代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建设目标趋同。其二,市场机制不健全与产业支撑体系不完善,导致建设路径趋同。我国现阶段的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并且不同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显著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区域要素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一些地方和企业在产业发展选择上容易走出误区。比如,在技术选择上,容易陷入对高技术、新技术的盲目崇拜,一味强调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研发的投入,而轻视与区域资源禀赋结构相适应的“适宜技术”的应用;在产业类型选择上,容易忽视本地发展历史基础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主导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空间,而偏好承接或引进外部产业;在构建方式选择上,无视本区域产业发展水平与问题,照搬发达地区的做法,寄希望能够一步到位。此外,现代产业对人才、技术和市场等要素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有完善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资本运营与信息共享等产业支持系统,否则,其发展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当产业支持系统不完善时,各地很容易选择从产业链条中的低端环节切入,同时为了规避现代产业发展中的高风险,往往采取“羊群跟随”战略,从而带来各地大量盲目投资,最终造成区域产业结构趋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后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抓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这一工作重点,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传统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现代产业同样要遵循比较优势,它总是首先出现在高端要素富集的地区。由于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丰裕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现代产业就不可能在各地同步发展。因此,要顺应空间异质性,避免遍地开花、一哄而上。考虑到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优势产业,这类产业的突出特点是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相适应,根植性强,特色鲜明,发展空间大。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重点就应当放在进一步拓展这些产业的发展空间上:一是加快产业裂变,促进分工的深化;二是坚持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集成应用,提高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促进其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在高技术产业上陷入低端锁定,同时摆脱在构建目标和构建路径上的跟随思维,降低现代产业的结构趋同程度。

  第二,从宏观层面优化现代产业布局。现代产业体系的空间布局是一个资源与产业逐步匹配、不断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效率,又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要尊重市场选择,又要考虑地区产业基础的差异和不同地域的长远功能定位。要依据产业的远景规划和宏观布局,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及时、动态地调整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优化现代产业生产力布局。比如,引导生产要素集聚,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一批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等等,从而逐步形成重点突出、资源互补、优势明显、定位明确、错位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发展大格局。

  第三,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业群的培育,但产业群的培育又离不开完善的产业支持系统与优良的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首先,要提供健全的市场环境。企业合理决策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素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区域要素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因此,要确保要素与产品能够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并致力于缩小市场化程度的区域差距。同时,政府要强化信息披露和服务职能,建立产业发展预警机制,用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让投资者真正能够在这样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以防止产能过剩。其次,要为研发创新创造条件。比如,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创新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关键作用;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加快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建设,提高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切实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等等。此外,还要加快产业发展软环境建设,为现代产业提供自我生长的土壤。

  (执笔:李 俊 彭荣胜)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