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2013年文化理论热点回眸
//www.workercn.cn2014-01-07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记者 杨晓华

  2013年从国际到国内,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到文化,中国都发生了影响深远的一系列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经历了复杂的挑战和考验。2013年党和国家显著地加强了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和引导工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舆论保障。2013年中国思想文化界密切关注时代变化,认真反映群众呼声,及时表达理论主张,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中国梦”成为学术理论研究的热点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重要论断。“中国梦”迅速成为思想文化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进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在同全国劳模座谈、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等不同场合讲话中,对中国梦的内涵进一步给以阐释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使得“中国梦”的涵盖面和辐射力不断扩大和增强,“中国梦”在2013年一年中以重分量、高频度,不断出现在各大主流媒体的显著位置,成为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正能量,助推国家大政方针贯彻执行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场域。

  2013年4月8日,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召开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指出: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2013年5月14日,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把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作为首要任务。从2013年7月开始,中宣部会同六部委共同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人民大会堂做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目标、显著成效和努力方向。

  在中央的号召和舆论的助推下,“中国梦”也迅速进入学术理论的探讨领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也开始了寻找中国梦的历史。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但没有找到出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才逐步使这个梦想成为现实。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春涛比较了“美国梦”和“中国梦”,他认为“美国梦”宣称通过个人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美国建国87年后才废除奴隶制,随后又长期推行种族歧视,种族藩篱消除了,阶级阶层的鸿沟依然存在。“美国梦”十分虚幻,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强国富民之梦,是对“美国梦”的超越。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就核心价值观建设出台重要文件,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意见》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意见》还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以及加强组织领导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要求和操作方法。《意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实践性,一经发布,即引发社会舆论和思想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随即开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作出24个字的新概括。此次印发《意见》,是中央下决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广泛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实践层面。

  中国文化走出去亮点频现,引发学界关注

  2013年中国文化走出去变得日益常态化。从官方到民间,中国人主动走出去,推介、展示中国文化,开展文化交流。丰富多彩的“中国节”“中国日”在世界各地精彩上演,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电影放映、商贸展览等形式多样的内容,为当地民众开启了一扇扇感知中国文化的窗口。到2013年,我国已经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我国以主宾国身份参与的国际文化活动越来越多。

  另外一方面,在中国国内举办的国际性文化活动,也日益吸引世界眼光。2013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吸引了包括4个国际组织、26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境外代表团组参加。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出台后,国内外许多文化企业纷纷来到自贸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寻求机遇,入驻的文化企业已超过150家。国家大剧院截至2013年底已有500多支中外顶级艺术院团先后莅临演出。根据法国艺术市场专业统计机构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2—2013年度,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当代艺术市场。

  中国文化走出去引起诸多文化管理者和学者的理论思考。中国对外演出集团董事长张宇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不能满足于一般性文化产品的输出。解决当前的文化贸易逆差,应该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让中国企业成为中坚,真正担当起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力军作用,让中国企业大量生产推出适销对路的国际化优秀中国文化产品。中国美术馆馆长、学者范迪安总结了三个M:即Market、Media和Museum,来向国外推介和展示中国文化。文化批评家解玺璋认为:人类文明越来越显出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我们不仅要注重“术”的输出,还应该注重“道”的输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能否成功地与人类文明融为一体的问题。

  理论界为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把脉

  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劲头十足。在政策性支持有限的情况下,1月至9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018亿元,同比增长39.4%,高于全社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股市中的文化传媒板块已发生55起并购事件,涉及电影、电视剧、出版、广告、游戏等子行业,累计资金近400亿元。文化产业在市场消费、产业融合、创新提高、并购扩容等驱动下,在扩大规模和质量提升方面一路高歌。有论者指出文化产业正从文化领域的“小循环”,融入到国民经济的“大循环”中。

  理论界紧扣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奋点,适时展开了学术讨论。2013年9月,全国知名高校的30多位业界专家学者及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文化企业代表在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参加了“2013中国文化产业高端峰会”,本届高端峰会以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为主题,意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和理论创新。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在演讲中指出,产业集聚是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协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提出了文化力的概念,认为文化力是把物质财富转化成幸福的能力,文化力将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使得未来企业或者组织可能同时具有第一、二、三产业的特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在演讲中提出: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两次飞跃,下一次的飞跃就是文化飞跃,文化协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若不创新,其他环节的创新就没有意义。

  文艺乱象促使文艺批评升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不断升温,为图书出版、影视制作、文艺演出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但是这种积极态势的背后仍然伴随着侵犯知识产权、奢侈消费、道德失范等严重问题。这种形势对文艺批评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个2013年,媒体中的文艺批评文章屡见不鲜,精彩迭出。《人民日报》专门开辟了“文化世象·警惕不良文化趋向”的栏目,先后组织了多篇文章,对当下文化领域的闭门造车、以丑为尚、网络暴力、政绩工程、浮奢之风、技术崇拜、比坏心理、形式主义、价值迷失等不良文化趋向进行剖析与批评。《光明日报》从2013年3月份起开辟“问诊报告文学创作”的栏目,“对报告文学创作的‘短板’进行梳理与总结”,对报告文学创作的现状进行了严肃的分析,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中国文化报》也以专版策划、评论员文章等形式发表了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引发了社会共鸣,其中一些还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文化话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文艺批评的广泛展开,部分媒体和学者,对文艺批评现状本身也进行了再批评,文章直指批评界的失语、错语、妄语、趋炎附势、拜金主义等问题,发人深省,针砭有力。在2013年11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首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为学界所关注,白烨、王能宪、贾磊磊、张颐武等学者对青年文艺批评人才的成长问题发表了看法,殷切希望青年一代能够担负起时代责任,深入把握时代脉搏,建立一种真正的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体现中国自身价值观的话语体系,从而为中国文艺评论的发展和繁荣打开新的一页。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社会共识

  十八大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调,越来越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发表言论,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曲阜孔子研究院,对中华文化典籍表示了尊敬和喜爱。此事显示新一届党和政府领导人更加注重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多角度探讨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和继承发展路径在本年度成为学术热点。2013年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研究主题的研讨会纷纷举办,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已经举办十届的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首次移师宝岛台湾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后现代心理应用学术研讨会。学者们在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高文兵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其“时代融入性”,创造性地进行现代价值转换。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认为,10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几次政治和社会动荡,把一些日常的基本的生活样式和风俗习惯都给否定了,要接上过去的传统,把新的文化种植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发出新的内容和力量,比较困难,要特别注重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国文化。

  多位著名诗人逝世,引发学界反思诗歌现状

  2013年是中国诗歌界极为悲伤的年度。2月14日,当代杰出诗人、作家雷抒雁逝世,他曾以长诗《小草在歌唱》震动全国。7月22日,中国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最后一位诗人纪弦逝世。9月29日,中国现代诗歌中七月派的著名诗人牛汉先生逝世,他曾被称为“骨头最硬的诗人”。11月12日,中国诗歌学会新任会长、诗人韩作荣因病逝世,享年66岁。悲伤并不掩盖希望。中国当代诗歌正是在这样一批优秀诗人的滋养下,不断接受时代的挑战,在曲折中坚强生长。 8月7日至12日,两年一届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举行。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已经成为了继波兰华沙之秋、马其顿斯特鲁加等国际诗歌节之后又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节,已有近1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中外诗人参加过活动。11月28日,中坤诗歌奖在北京大学颁发,这一在国内外产生了影响的国际性诗歌大奖已经举办四届,今年的现场尤为热烈而庄重,中国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和波兰著名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荣膺这一荣誉。本年度逝去的诗人形象和声音通过电子屏幕在大会现场得以重现。11月29日,在中国台湾举行的“2013两岸诗会桂冠诗人颁奖礼暨《乡愁》主题交响乐诗会”上,著名诗人余光中、郑敏、姚风、阎安荣获2013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陈云林、海南省政协主席于迅、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宪生为4位诗人颁奖。

  诗人韩作荣在去世前不久还曾表达对诗歌界的信心,他认为现在是中国新诗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中国的诗人不仅人数上没有减少,而且越来越纯粹,创造力也越来越旺盛。如今的诗人眼界开阔,善于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文化养分为我所用,创作出的诗歌起点很高。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认为,诗歌有批判的功能,诗人是民族的良心,现在的诗人太关注个人,“社会兴衰、天下兴亡、世界风云都不关心,写诗何为?”著名诗歌翻译家屠岸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诗歌发展的未来表示了坚强的信心:诗歌不像政治、经济、军事那样,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世界,用艺术之美纯化着一个民族以至人类的灵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就缺乏精神上的丰富和优雅,就不会百花盛开,生气勃勃,就是粗鄙、单调的没有希望之邦,就有沉沦的危险。诗歌常新,人类的生命常新。

  正负面道德问题引发社会讨论和思考

  2013年是学雷锋活动开展50周年。3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9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结果揭晓,国家领导人接见54名全国道德模范及265名提名奖获得者。在媒体上,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真诚沟通”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难忘中国之声——中国榜样栏目不断推出具有道德文化价值的基层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打动了亿万观众和听众。3月31日,上海作协副主席、新概念作文大赛创始人赵长天逝世,12月8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逝世,这两位文化人物都以高尚的道德赢得世人尊重。

  与此同时,公民出境旅游不文明现象、“中国式过马路”陋习、公共交通吵架斗殴等不文明现象,通过新媒体不断暴露出来,受到大众舆论和专家学者的批评和剖析,中国人对公民道德的关注和敏感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集20多年学术积累推出的新著《新纲常——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出版发行。作者期待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精神,用“民为政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代替“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用“天人关系、族群关系、群己关系、人我关系、亲友关系”代替了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的五常伦关系,从而为中国人走出道德困境提供基本的范式借鉴。在学术组织建设上,6月,由东南大学牵头,联合众多单位和研究机构共同组建的“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中心将通过对公民道德状况、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社会风尚等进行系统调查,每年小调查,两年大调查,五年描绘一次中国道德发展轨迹图,从而建立完整的道德国情数据库。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