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坚持群众路线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www.workercn.cn2014-03-20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更多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目标在于激发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成长成才的主动性,从而激发高校的办学活力。而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本质上就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过程,必须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借力群众。要用好辩证方法,立体处理好四对关系。

  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关键在于理顺权力关系,即从根本上理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教师权力及学生权力之间的关系。就是如何处理好简政放权与集权治理的关系,以便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广泛参与、共同协商的治理结构。

  在这里,简政放权与集权治理的关系可以比喻成“多与少”的关系。“善政必简”,对一个高校的内部治理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只有该简的简,该放的放,走一条群众路线,才能激发一个高校的活力,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潜力和发展动力。也只有这样,学校的领导才能从名目繁多、繁琐细碎的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才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做好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可以说,“简政放权”是把高校领导集体这个“一”的能量释放出来,通过群众的参与,“一”就变成了“多”,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当然,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民主与集中是一对对立统一体。高校在呼吁放权的同时,也要学会集权治理,这是一个从“多”到“少”的过程,以提高学校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能力。简政放权固然能极大的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但放权到一定程度也需要对权力进行集中,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

  这里“上与下”的关系,是指决策意见与群众建议的关系。教育的发展是一件群众性的事业,要把学校的决策意见像种子一样撒播在每一个教师的心田,让其在群众的心中开花结果,再把其果实(群众建议)收集起来,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获得学校发展的良策。

  这种决策意见与群众建议的关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正是坚持这一根本的工作方法,我校在2009年提出了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的总目标,实行学校的转型发展,到今天为止,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一简单的道理。换句话说,这种“上与下”的关系处理得好,群众路线就贯彻得好,高校的内部治结构就好;如果处理不好“上与下”的关系,处理不好决策意见与群众建议的关系,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必将会捉襟见肘。

  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在学校的治理过程中,在学校的总体思路中,也要体现出群众路线的辩证法,即如何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如何处理好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与实现大政方针的各项具体措施的关系。学校的大政方针是要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课题”,在此基础上,以实现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这也是根据高教的自身发展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的典型体现。也就是说,学校的发展要扎根地方,依靠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脉搏;学校的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都要为地方服好务,勇担服务地方的使命;学校的文化既要有国际视野,更要彰显地方特色。学校与地方的关系就犹如种子与土地的关系,二者具有一种共生关系,没有种子的土地是一片荒凉,没有土地的种子就不会生根发芽。

  确立了学院发展的大政方针之后,各项具体措施方面,就需要让师生员工明确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时间节点和目标,权利和义务,机遇和挑战。也就是说,为了实现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因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小课题”。学校的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实践、管理范式、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应围绕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这个目标,都要围绕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课题”来设计,都应把教学应用型理念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针。

  但“小课题”的解决是为“大课题”来服务的,二者体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法。也只有在彻底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中,这种“大与小”的融合才能彻底实现。因为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通过教授治校、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等各途径来实现,而无论是教授治校、民主管理、集体决策,都体现了群众路线这种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本质。

  处理好“前与后”的关系

  如果说在处理“大与小”的关系中,重点关注的是学校发展的大政方针与学校各项具体措施的关系,那么,学校的大政方针确立之后,就需要进一步的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点处理好学校党委领导班子面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做的前瞻性思考与尊重群众意见的关系。就是“前与后”的关系。“前”是指“向前看”,即在治理学校的过程,在总体布局和策略上具有前瞻性、未来性和远见性。“后”是指“回头看”,也就是说,确立了学校的总体布局后,要“回头看”群众在想什么,群众会要求什么,群众会有什么的问题。有远见固然很好,但也要关注群众的心理和群众的情绪。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做各项工作的主要评判标准,就是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群众答应不答应,群众赞成不赞成,群众拥护不拥护”。也就是说,在提升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不时的“回头看”,对前一段时间所开展的工作有一个纠偏的过程,有一个及时检查并查找问题的过程,以防止“风过草抬头”的“四风”新变种。

  “前与后”的关系还表现在思想与行动的关系,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来说,仅有思考仅有方案是行不通的。马克思就曾经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也就是说,有了方案,还要有能够把方案变成现实的能力。这种能力从哪里来,只能是从群众中来。所以说,在完善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时,既需要有这种超前思考的能力,更要有发挥群众的能动性,把这种战略部署变成方案的能力,还要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把方案进一步变成现实的能力。

  所以,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统筹兼顾,辩证处理好各种关系,方可真正实现激发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