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让道德软实力激发正能量
——专家学者谈“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
//www.workercn.cn2014-03-10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我们的道德和伦理一定要创造性的转换和发展,譬如怎么对待父母、朋友、师长、陌生人等等

  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恕这些价值,如果在剔除它的历史负面性之后,完全可以提炼、活化它的合理因素,渗透到今天的生活中去

  唐凯麟(湖南师范大学伦理中心主任):某些传统伦理精神可以成为促进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肖群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我们号称是“礼仪之邦”,但实际上我们在与韩国等儒学文化圈的人打交道时,觉得恰恰是他们更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明”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近来他再次指出,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是一重要而又宏大的命题,如何理解?如何实现?本刊邀请四位专家撰文探讨这些问题。

  传统一定程度的断裂与隔膜,最直接地表现在社会伦理生活法则缺失

  主持人:今天强调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有何深意?

  陈来:在古代,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和伦理生活法则。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己的特色和概念,比如“道”、“理”,很难翻译成外文,但对我们今天仍然是有意义的。我们常说:“你这个人怎么那么不讲理呀?”“道”和 “理”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中了。根本上来说,中国文化不是追求理论的明晰,而是一种实践的智慧。实践是跟我们做事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庄子》里面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讲的都是超越世俗达到精神的某一种高度。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今天,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发掘它、维护它,承担起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大责任。而作为文化核心内容之一的道德与伦理,自然不容忽视。可以说,传统一定程度的断裂与隔膜,最直接地表现在社会伦理生活法则缺失。

  所以,我们的道德和伦理一定要创造性的转换和发展,譬如怎么对待父母、朋友、师长、陌生人等等。应根植于本土文化资源。这也是大多数人比较容易接受的。

  郭齐勇:实际上,在华人社区现代化和世俗化的过程中,中国大小传统的道德信念仍然长期地起作用,孝敬、家庭的稳定性、凝聚力、重视教育和忠信,仍然是老百姓选择的最主要的价值。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恕这些价值,如果在剔除它的历史负面性之后,完全可以提炼、活化它的合理因素,渗透到今天的生活中去,作为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力量参与现代化的建设,来治疗现代社会的疾病。

  今天,一切向钱看、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缺乏诚信和信仰,这些潮流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尊重自己本土的伦理资源,是特别紧迫的任务。我们通过现代的转化和创造性的发展,可以使传统的核心价值能够支持市民社会的公共理性,来引导平民的起码的公平、权利诉求,并予以节制与平等沟通。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