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舞蹈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www.workercn.cn2014-01-20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严厉有余而活泼不足,不易被学生接受。因此,舞蹈艺术教育应该积极汲取现代教育理论的新成就,综合现代教育模式探究的精华,体现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在传统教育模式上突破创新,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把舞蹈的学习型课程转变为探究型和实践型紧密结合。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适时、合理地渗透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

  在舞蹈表演艺术中,包含了大量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因素。因此,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后作为教育者本体的需要。有些舞蹈专业的学生将来也会成为教师,只有自身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等方面不断更新,才能感染、带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更好地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到舞蹈素质教育当中,培养出有创新思维、健康审美与和谐人格的新型人才。

  舞蹈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笔者在此提出三点愚见:

  首先,从思路上讲,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以特有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各种情况,科学地改进教学机制,具备深厚的知识积累,及时了解舞蹈创作的新动态,不断丰富各民族民间舞蹈的姿态语言,给予学生驾驭创新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不只看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还应观察学生平时对舞蹈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学生的接受能力,对问题的思维与分析能力等。指导学生多深入生活,了解当代人群的审美趣味,使传统知识得到更好地继承、发展与创新。

  其次,从方式上讲,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少讲让学生多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来引导学生,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从技能灌输向开发智能、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转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富有立意的设计,敢于质疑的精神,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践都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多种可能。在舞蹈教学中,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部舞蹈作品发表不同的理解感受,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勇于思考、敢于质疑,并在分析中不断尝试与创新,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再次,从内容上讲,在教学中应时刻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适当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互相理解支持,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自立地学习,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激发创新兴趣,开拓创造思维,开发学生潜能,由机械模仿转为主动思维型学习。例如舞蹈开头部分的创编。教师在提出简单的情绪表达要求并给定伴奏音乐后让学生反复地欣赏体验,然后让他们依据对给定的音乐的理解,并根据在舞蹈作品欣赏时所获得的对舞蹈开头的结构认知及对舞蹈作品整体的体验和感受,进行舞蹈开头部分的模仿创编。由于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感受积淀,就会根据自己对舞蹈风格的判定和对伴奏音乐的理解以及所要反映的情节情绪的把握,运用自己认为较为适宜的舞蹈语汇、流动构图来进行舞蹈创编。面对学生创编出来的作品,教师要根据他们对舞蹈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审美经验给予中肯的评价。在评价时,既要对学生的创意和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建设性的提示和引导。同时还要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进行教学引导,在引导中应注意适时融入舞蹈创编知识和技巧,使学生通过参与其中边学边做边改,在实践中掌握舞蹈编创技能,并通过大量的学习、欣赏、揣摩、模仿、分析、借鉴,逐渐在创编中发挥潜能,成为创作的主体。

  总之,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生活的阅历变为艺术表达的素材,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加以提炼、概括并巧妙地运用肢体语言传递出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体会创新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