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涉农职教:涩在哪里?
练玉春//www.workercn.cn2014-03-2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无疑要求涉农职业教育的快速、厚实、高质量发展。而涉农职教,在发展过程中,却经常面对更为“苦涩”的压力——生源如何保障,质量如何提高,学校如何留住并提升师资,政府整体政策和社会认知能否给予持续动力……

  涉农职教到底现状如何,前景怎样?涉农职教在哪些环节发“涩”、卡壳?中国必然要发展壮大的涉农职教又需要突破哪些“涩滞”?

  涉农职教:承载国家梦想的基础力量

  ◎肩负重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服务三农,涉农职教不可替代

  刘杰(教育部职成司农村处处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提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无疑,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涉农职业教育发展,并给予厚望。因为,涉农职教,可以说是承载着国家梦想的基础力量。

  张景林(农业部科教司教育处处长):农业、农村需要有技能的劳动者。涉农职教的目的首先就是培养有现代技能的农业劳动者、农业后继者,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各项现代技能,而不是培养跳出“农”门的人。我国现有农业高职院校和涉农高职院校343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27%,农业类专业点达1042个,在校生近70万人,每年有20多万高职毕业生直接投身于农村改革发展之中,在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贺建伟(国家林业局职教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业职教同样是涉农职教。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国林业用地有40多亿亩。现在乡村致富,很大一部分是要利用这40多亿亩的山林发展。那么,发展农林职业教育的紧迫性毋庸置疑。

  彭建明(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副会长):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高潮迭起,但基层水利人才总量严重不足,职工学历层次整体偏低、职称及专业结构不合理、职业技能亟待更新,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涉农职教的发展必然为广大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才途径,对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吉文林(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我国涉农职教担负着培养农业专门人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责任。近些年,涉农职业院校得到了一定发展:一是办学基本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二是农业职业院校中涉农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一直具有较好的对口率、稳定率;三是服务“三农”贡献率高。我所在的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教职工1000多名,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188名,52个专业涵盖了农牧产业链相关产业,在为“三农”服务中能够体现自身价值,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涉农职教:困难有哪些

  ◎招生难,学生不愿学农

  ◎特殊政策变普惠,吸引力降低

  关林柏(河北邢台农业学校校长):涉农职教无疑是重要的。但目前我们农业类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是弱势,主要表现在:青年学生不愿意选择农业专业,特别是中职的农业专业。在我们当地,农村初三毕业生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一普中、二技工、实在不行去打工,肯定不会去学农!”这些孩子感觉学农不体面。从河北的情况看,在2008年,河北省有15所农业中专学校,目前就剩下3所。即便招来学生,其中真正涉农专业的学生也很少。而我们学校涉农专业在2011年招了707人,2012年招来360人,2013年只招生110人,总共三年1177人,这里面还包括“西藏班”的200多人以及已经从事养殖业的208名高中生。涉农职教的形势,让人揪心!

  吉文林:我认为涉农职教面临三大困难:一是招生难,生源差。我院每年4700个指标,第一志愿报考农业专业的仅仅占到30%左右,生源也不好。二是教学经费差。农学专业经费补助不到位。三是实训基地不到位,满足不了教学需要。

  张景林:涉农职教的确面临困境,究其原因:农业产业吸引力不强导致农业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特殊产业需要特殊政策,几任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地位,但在部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农业的特殊政策变成了普惠政策,吸引力降低;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培养的学生不从事农业生产,务农农民接受不到教育;投入本已不足,几次教育改革还首先撤并农业院校,挫伤了涉农职教的实力。

  涉农职教:亟待政策持续关注

  ◎畅通就业渠道,立法密切校企合作

  ◎加大资金扶植力度,提升涉农职教地位

  关林柏:“出口畅入口就畅”。坦率地说,我国现代农业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普通农业从业者要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还有困难;农业成为社会公认的“体面职业”,还有距离。因此,涉农职教,还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国家政策环境。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提高涉农职教水平、培养职业农民,我们是可以做的。

  吉文林:涉农职教要靠国家政策支持。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就业政策。我有一次给100名大学生村官讲课,请其中学涉农专业的村官举手,结果让人吃惊——只有一人!涉农专业岗位,包括一些政府公务员岗位,应该为学习涉农专业的毕业生留出通道,不能一刀切地搞“本科起点”,人为抬高门槛。结果,学农的去不了农村,学习德语甚至“导弹”的却去当了村官。

  最后,以工补农要从教育补起,要向农村大中专学生倾斜,减免学费,提高补助标准。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由地方政府签协议再分配,江苏太仓就已经在尝试,效果也不错。

  其三,国家和省级财政要设立农业实训基地专项,帮助基层建设、改造实训场所。

  贺建伟:为了解决涉农职教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涉农专业职业教育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实施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特别是要向中职农林类专业教师倾斜,稳定农林类专业教师队伍。

  同时,要确保农林类职业学校生均经费足额、公平拨付。目前,有些经费不到位。例如,贵州林校希望利用国家资金用送教下乡的形式把护林员培训纳入学历教育,但是地方政策不配套。按照国家林业局规定的护林员密度,目前全国有几十万护林员,多为初中毕业程度,从工作需要来看,至少需要达到中专水平才能承担工作,希望国家能列入政策支持。

  张景林:首先,涉农职教需要特殊政策,如实习基地投入、专业建设投入、办学特殊政策。国务院是否可以要求地方政府不得随意撤并农业院校?能否要求地方行业部门积极参与农业院校建设工作?其次,要提升地位、增加投入。要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对涉农职教的支持。最后,现在的校企合作是学校热企业冷。国家应从立法角度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应尽的义务,并出台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在税收、融资、用人、经费等方面,给企业更多的利益。

  刘天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副校长):培养现代职业农民是政府的责任,是涉农职教的使命。政府的责任就是资金支持。总的来讲,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还是很大的:中职已经全免费了,农业高职也在研究助学政策问题。不过国家资金总体不足,只能先解决最急迫的问题,就是要首先保证义务教育全免费。当前,我国现代农业逐步发展,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职业农民数量比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下降了许多,我国已经到了可以逐步推进职业农民免费教育的时候。从一年补贴发展几百万职业农民开始,到后期培养上千万,最后也能逐步解决职业农民培养问题,这是政府该管也管得起的事。

  刘杰:在刚刚结束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经代表审议和代表委员们提出意见与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增加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表述。我理解,这是中央对涉农职教提出的新使命,更是涉农职教发展的新契机。天时、地利,各界携手,涉农职教的发展,才有望克难而进。

  涉农职教,需要协同扶持

  方 言

  我们所有人都受着农业的恩惠。

  所以,我们所有人都有着对农业应尽的责任。

  涉农职业教育,是牵涉到农业、林业、水利等国家基本产业部门的职业教育。因为我国长期基础条件的欠账,农林水等部门也是公众公开或私下认为“环境艰苦、条件艰辛、任务艰巨”的行业。而服务于这些行业的职业教育院校,虽然培养着这些国家战略基础行业不可或缺的职业技术人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正因为其“艰苦、艰辛、艰巨”的特点,人们就业选择时多多少少有意无意回避这几个部门。这自然造成一段时间里,涉农职业教育招生难、流失大的现象。

  重视涉农职业教育,这既是一个大道理,同时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

  因为农林水等行业目前较为艰苦,所以要吸引人,就必须有各级政府的特殊政策扶持。一要提高涉农职业教育的教育地位,二要提高涉农职教的经费投入,三要保证涉农职教毕业生的就业畅通。

  学校不比其他类学校低,经费投入不比其他学校差,就业渠道不被所谓“本科门槛”限制,那么,直接影响学生选择这类院校时最突出的顾虑:学校体面不体面,我自己体面不体面,我的收入体面不体面?这样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难题。那么,涉农职教才会有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而提供这样的保障,无疑要求政府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出力。这需要各有关部门在国家整体战略框架中,给涉农职教定好位,理清涉农职教的问题层次,通力合作。只有直面问题,抓住要害,协同扶持,涉农职教才能解答难题,走出困境。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