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观点摘编:警惕“无为”
//www.workercn.cn2014-06-23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中央规范各级领导干部行为的多项禁令密集出台和扎实推进,为官从政者发觉“头上悬着一把剑,身边有一双眼,伸手就怕碰上高压线”。有人不由得发出感慨:风声紧了,为官不易了。

  为官不易本是常态,但是曾经为官过易、为官逐利,让有的人一反常态,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以至于对现在的步入正轨不适应、对风清气正有“抗体”。在这样的情形下,有些精神缺“钙”的人在心理上悄然发生变化,认为既然为官从政有风险,那就不如守着“摊子”、得过且过,还美其名曰“无为而吏”。“无为”思想、“无为”现象由此萌发滋生,并在一些地方发展蔓延成为一种易传染、较隐蔽、高危害的群体病症。

  “无为”者以消极的态度看待重典治乱、猛药去疴,甚至是站在反腐败斗争的对立面。每逢有官员落马的消息,就想当然地认为是对方“运气不好”、“得罪了人”、“政绩再好也不能当作护身符”,并以此来验证“无为”思想的“正确性”,“理直气壮”地把“为官不易”和“为官不为”画上了等号。相关的言论通过一传十、十传百,在短时间内就会向受众传递消极、悲观的情绪,容易形成集体的无意识,使一些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错误思想的灌输。

  思想、心理的变化不容易察觉,“无为”者也是按时上下班,大多也能遵守各项工作纪律。然而,仔细探究,却是人在心不在、心神分离——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淡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个人的利益思索和追求上,摆在了八小时之外。不同于“老虎”、“苍蝇”的可查可纠,这类问题从党纪法规上看,并不明显违反哪一条、哪一款,短时间内也很难去真正问责。

  “无为”者奉行平庸主义,时间一长,就会明显成为同事的拖累、单位的包袱和阻碍事业发展的痼疾。他们平日里牢骚满腹、冷言冷语,关键时绊手绊脚、错失良机,面对群众时也多是“打太极”、麻木不仁,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不容小觑。

  “无为”者一开始就狭隘、错误地理解了老子的“无为”思想,进而行动上“无为”,可说是无知、无德、无操守。老子思想体系中的“无为”决不是无所作为、为所欲为,而是和“有为”有内在、辩证关联的,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延伸开来更多的是追求有所为、大作为。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尤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无为”思想要不得,“无为”现象更是纵容不得,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在反腐败斗争中,则要坚持查处与保护相结合,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保护改革者,宽容失误者,追究诬告者,严惩腐败者,依纪依法为想干事、能干事、有作为的干部撑腰壮胆,真正使敢于担当、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成为官场的生态导向,让“无为”者没有退路、没有市场、失去生存土壤。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