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以改革激活创新之源
//www.workercn.cn2014-03-18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为科教创新资源密集区,栖霞区当以改革为动力,以创建国家级仙林科技城为抓手,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创新驱动力,为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当先锋、作贡献。

  完善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由表及里激活“创业之源”。与发达国家比,国内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还不高,表面上看是因为创业人才不足、转化能力不强,深层次看也与直接面向市场应用的科技创新不多有关。缺少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就失去了充足的“源头活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是释放出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力量,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推动创新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让处在市场前沿的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支持南京大学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围绕市场需求确定科技攻关的方向和重点,让创新的“种子”在市场的“沃土”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由点成线筑牢“协同之链”。随着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无法通过单打独斗掌握所有创新资源。只有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建立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才能将散落的创新“珍珠”串成一条条闪光的“项链”。深化协同创新,重点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要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围绕全区优势产业发展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光电显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三大科技产业”和物联网、3D打印、软件及移动互联网终端“三小科技产业”加快发展。要创新政府引导激励机制,对科技城高校参与协同创新实施评估和奖励,鼓励高校开展大规模的国际合作,面向全球引进人才,让更多两栖型“教授企业家”落户高校和企业,放大科技资源共享效应。

  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由量到质提升“共赢之利”。科技工作的着力点不是科技本身,而是持续使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创新主体“有利可图”。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体制机制灵活、服务功能完备的孵育和支撑体系。构建这个体系,核心是充分尊重人才、保障人才权益、最大限度激发人的创造活力。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使更多创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茁壮成长。要健全科技多元化投入体系,大力解决科技企业初创期融资难题。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运用机制,为各类人才营造有良好服务、法律保障和公平机会的环境。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