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的精神支柱
//www.workercn.cn2014-03-25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江再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当代中国、当今时代的社会和民众发出的强烈呼唤。探索“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现实可行路径,已经成为社会必须面对、民众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用中华优秀文化来整合人文精神

  核心价值观是熔铸在我们思想和行动中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源远流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源泉,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教材。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道家的“道法自然”,浙东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等,这些劝人为善的理念虽有瑕疵但沿袭千年、经久不息,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形成了我国文化重要的传统价值观念。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仁爱、民本、诚信、和合的核心理念,用其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培育、融入核心价值观来整合全社会精神力量、弥合社会心态,更容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义入脑入心。

  二、以全过程全方位导入来凝聚社会力量

  中央提出把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这不是一句口号,也绝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党委政府的导向作用。党委政府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对政治经济、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意识的引导作用。对于价值观来说,一方面要将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融入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八小时”内外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组织中去, 使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另一方面就是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全社会价值理念的结合、融入、统筹、践行工作,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做、各行各业分类谈、媒体市民互动议的格局。

  公共媒体的引导作用。对于公众媒体来说,开展价值观引导要把握特殊性规律、分析贴近性要求,抓住民众关注关切、提高引导技巧水平;要把核心价值观引导融入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用民众需要的、喜闻乐见的语言来表达价值观,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价值自觉。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不断催生的新传播体系,实现载体从单一性、平面性向多样性、立体性、便捷性转换,开展多层次、多方位、多载体的媒体宣传和解读工作,实现联动聚合,发挥共振效应。

  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民众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核心价值观产生于民众、价值实现于民众、良好效果惠及于民众。只有依靠民众的自身力量、依托社会民间组织,才能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恒定的虔诚的观念。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包含着对价值观的内涵再拓展、认知再深化的过程,要在民众的生活生产中来感知认同核心价值观,更要在民众生活生产中来培育完善、弘扬践行核心价值观。 

  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未来,教育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没有好的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配合,很难想象能够培养出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成青年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序化、合理化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激发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信心和热情。

  三、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感染民众

  一个坏的典型能在顷刻之间摧毁一座美丽的道德宫殿;一个崇高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总会给人以精神鼓舞和心灵震撼。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需要典型榜样的示范和引领。在宁波,近年来涌现的大批典型人物和道德模范是推进核心价值观践行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14年如一日、连续捐款超过500万的“顺其自然”,无偿捐肝挽救一个年幼生命的林萍,为“智障孩子有尊严地活着”而努力着的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例,触动着每一位市民心中那最柔软的地方,温暖着每一位市民最纯净的心灵。

  在宁波,己建立起自下而上金字塔式的道德荣誉体系,即做文明有礼的宁波人、双月一评的宁波好人、每年一评最美宁波人、两年一评市级道德模范共四级道德荣誉体系。“入芝兰之室,久而其身必香”。用老百姓身边的鲜活事例鼓舞人、激励人、引领人,营造人心向善、争当好人的社会氛围,这对加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具有鼓舞、激励的巨大作用。

  另外,还须构建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为重点的规范标准和价值导向制度,保障价值观的有效践行。对那些严重违反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予以严厉呵斥和曝光;对于履行道德义务而遭受的合法利益侵害应以精神或物质的适当形式予以补偿。

  (作者为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托举中国梦

  任春晓

  当前,尽管由不同理想追求、不同利益诉求的个人组成的社会显得更加纷繁复杂、良莠杂陈,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意识显得更加多元多样、变化万千,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的较量显出新态势、新特点,但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语言习俗、共同的传统文化、共同的时代背景总会衍生出一些大致相同的、相对稳定的、绝大多数成员认可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这就是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24个字来的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凝聚而成的社会共识,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坐标。

  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中国梦的目标。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民族复兴梦,中国梦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使百姓生活富裕的人民幸福梦,中国梦是致力于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的改革开放梦。实现这个宏大理想的前提是坚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需要有一个使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的核心价值观。24字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因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意在树立高尚的社会道德情操、弘扬共同的社会理想信念,结牢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核心价值观的层次与中国梦的主体。“三个倡导”体现了三层价值,即社会层面的公共价值、国家层面的权利价值和公民层面的生活价值;“三个倡导”既吸纳了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又继承了丰富的民族传统精神,是民族性、普遍性和时代性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相辅相成三个层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立体框架,这三个层面也明确了三个主体价值取向的不同侧重。而中国梦也有不同的主体,它是个人梦、民族梦和国家梦的协调一致、有机统一、互动共鸣。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正是由每个普普通通中国人做的形形色色的个人“梦”汇聚而成。我们每个人都梦想有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优美的自然环境、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让每个人幸福地生活,何尝不是我们民族梦和国家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梦是整个梦想体系的基础,个人梦的实现,正是民族梦、国家梦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中国梦的实现。在今年的两会上,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个热词,代表委员们谈到:没有道德底线的娱乐是低俗的,如果作为大众精神食粮心灵鸡汤的文化产品偏离了良心和方向、过于庸俗媚俗,就可能对社会情绪产生误导,从而沦为大众的精神毒品;没有道德修养的官员是危险的,如果作为“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的公务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作风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民德和社会风气,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中央的铁腕反腐、群众路线教育,就是要使官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没有道德信念的民族是无望的,如果一个社会不讲良心和秩序、藐视人权和法律,只知膜拜金钱、私欲横行,那它就失去了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的内在支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一个源头,是国家无形的软实力。要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转化为日常生活理念,转化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成为民众的行为准则;要贯彻到行政文化和机关作风建设中,体现于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国家治理中。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大众化、常态化,核心价值观才会真正植根于民众的心灵深处,进一步内化为自觉行动。

  (作者为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营养

  刘士岭

  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它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是在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期发展中孕育形成的,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炼和集中表达,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获得人们的心理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营养,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通起来,把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

  首先,要认真研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瑰宝。要认真对待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思想财富和文化资源,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弄清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真正把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研究好、发掘好、利用好。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思潮的碰撞中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增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

  其次,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具有时代价值和普适意义的思想精神和道德精髓,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追求,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普适意义。我们要认真汲取这些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丰富营养,自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真正起到精神导航的功能和助推剂的作用。

  第三,要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使之更好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载体来承载、好的形式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的重要作用,就要不断创其新载体和形式,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优秀的文化产品,滋养国民心灵、陶冶道德情操。当前,要着重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对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表达,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探索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好形式、好载体,打造一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响亮品牌,推出一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以灵活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的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培育文明风尚。

  (作者为市委党史研究室处长、博士)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