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的精神支柱
//www.workercn.cn2014-03-25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改革越往深水区、涉险滩推进,越需要搏风击浪的强大力量,越离不开凝魂聚气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源泉。如何准确理解把握?如何积极培育践行?本期“理论季谈”就此作深入解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擎

  郑湘娟

  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独特的中国道路,创造了惊人的中国奇迹,开始了瞩目的中国崛起,激发了强烈的中国震撼,但也面临着国家软实力如何提升的课题、道德整合力怎样提高的挑战。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表面是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内核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核心价值观以其渗透功能贯穿于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润泽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引导、制约、规范着人的实践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正因为如此,当今时代,核心价值观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核心价值观如旗帜,指引着人们前进。没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是民族凝聚力的坚实纽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伟大复兴的铸魂工程。

  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的思想导航。党的十八大顺应时代需要,紧跟实践步伐,融合人民智慧,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把这24个字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是我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核心价值观以其特有的导向功能,通过人的意识自觉,实现全党全社会实践的基本遵循———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理想,体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进步性;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和共同结晶,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传承,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道德的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反映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凸显了现实与理想的联系,形成了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推动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加广泛地走向社会生活的实践层面,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凝魂聚气的思想导航。

  这种思想导航,让人们进退有据,知晓国家坚持什么,允许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这种思想导航,激浊扬清,抑恶扬善,弘扬主旋律、唱响好声音、激发正能量;这种思想导航,在实践中又演化为精神纽带,使得全党全国人民不仅是奋斗目标一致的利益共同体,也是理想信念一致的命运共同体、精神追求一致的价值共同体,由此凝聚成共同信念。在共同信念的指引下,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一面精神旗帜。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核心价值观以其建构性功能,引导我们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这里所强调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其本质内核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国梦之魂,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中国力量。有了这种精神和力量,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追求和实践中国梦所蕴含的价值理想,就能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引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共同谱写民族复兴的壮丽诗篇。

  (作者为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

  陈正良

  价值观是人内在的精神信仰系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准,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取向与选择。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最根本而必不可少的、反映该社会主体成员价值共识的价值观。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内容丰富的价值体系,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这一体系的最根本观点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该体系的精髓、内核,是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表述,从不同层面规范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核心价值追求,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24字表述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价值理想。它符合中国人民期盼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望,是凝聚亿万人民群众的宏伟目标和价值理想。其中“富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即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增强国民财富,促进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全面发展进步,实现民富国强,奠实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政治发展的目标,即通过民主政治建设,依法保障人民参与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各项权利的实现,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其实质和核心就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文明”是精神和文化发展的目标,即通过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促进公民的文明素养和整体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构建积极健康向上充实的精神世界;“和谐”,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理念和理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目标上的现实价值追求。建设一个一个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体中国人民对于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指明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在发展运行中遵循和体现什么样的价值理念。“自由”是指我们所致力建设的社会要充分体现法律规定之下的意志自由,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实现依法享有个体生存发展、人身行动、利益表达、思想信仰等方面的自由权利;“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每一个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参与和发展上应当依法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指将某种被普遍认同的原则或标准普遍地无偏颇地适用于一切人,使人们获得各自应得的权益和结果,反对一切特权,强调权利、机会、程序规则和结果上的公平正义;“法治”是指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尊重法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完善法律监督,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每个人的权利与基本自由的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被提出,这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上思想解放的结果。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公民个人层面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爱国”是公民政治道德的集中体现,指的是公民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并愿意为祖国的发展和安全贡献力量;“敬业”是公民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其含义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或工作的热爱、认真和投入的精神和状态;“诚信”、“友善”是公民交往道德的集中体现,“诚信”是指公民在经济社会交往中要诚实不欺、重诺守信,“友善”是指公民在人际交往中要友好和睦、与人为善。只要每一位公民都能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爱善良,并以此为荣,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社会一定更加和谐幸福,国家一定更加富强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在价值目标上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的价值愿望,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价值追求的内在统一;在价值观内容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个人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理念;而从价值实现的主体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最终又将国家、社会、个人的价值目标的实现集中落实到每一个公民的理想信念与行为实践中。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坚持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共性要求,又涵盖着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想的个性追求,既坚守国家社会的共同价值目标,又为人的主体性张扬提供足够空间,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是一种价值理想追求,也是一种现实实践需求,从而必将成为凝心聚力、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作者为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